|
【陶瓷业】营造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 |
【taociye】2015-3-7发表: 营造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 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与此同时,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发出内部邮件,解释了合并的原因: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合并是双方的所有投资人共同 营造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与此同时,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发出内部邮件,解释了合并的原因: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合并是双方的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以及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很多人认为商业就是竞争,商场如战场。而马云的商业哲学则认为,竞争并非你死我活,真正做企业是没有仇人的,心中无敌,天下无敌。其实,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实现互利共赢的竞争,营造共同成长的商业生态环境,应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国内陶瓷业的竞争,多是火药味十足的中国式竞争,即价格战。君不见,陶瓷市场价格纷争此起彼伏,狼烟不绝。不仅国内市场,这种无序的恶性竞争态势早已走出国门,为陶瓷业的国际市场拓展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形成了越发厚重的阻碍。据有关资料统计测算,我国一年仅各类竞相疯狂打折,损失就达数十亿元。 但是,这种低级低效的无序竞争,非但没有起到洗牌作用,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却是有目共睹,最终受到损失的是消费者。企业不能安身世外,行业生存环境也被践踏的满目疮痍。 迎接新常态,需要新生态。陶瓷业中固有的“市场如战场,战胜对手,掠夺市场份额,将对手置于死地而后快”的传统竞争思维定势,要逐步过渡到“你追我赶式的良性互动,实现竞争基础上的双赢或多赢,从而高效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受益,让生产者获益。”从国际层面看,一些企业迫于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纷纷战略性调整竞争关系,将你死我活的竞争变为互利共赢的竞争。借力借势,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竞争发展的新风向标。 互利共赢,首要转变观念,打造价值链,先要营造生态链。陶瓷企业与上下游产业和企业之间,与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与泛家居产业和企业之间,与研发创新与设计组织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都是营造互利共赢商业生态环境的要素。这既是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陶瓷业持续发展的有利基础。 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不是简单的抱团取暖、组团出击,也非单纯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其不仅包含了企业间的优势互补、竞争合作,并十指以出重拳,还包括与泛行业、其他相关行业的联合,以求利益共享、困难共担、经验交流、发展壮大,提升实力和竞争力。 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在合作中共同成长的案例颇多,这些案例都诠释了不能以单纯的胜负战略思维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商战的目的是谋取双赢或共赢,不是独占而是分享。实现共同成长,需要树立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理念,并努力为之出力献智做贡献,添砖加瓦作表率。 腾讯与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间的红包大战演变成“封杀大战”,让彼此间互不联通,让相互间的梦想受阻。而银联卡的出现则实现了各银行的共赢,消费者的实惠。一反一正的案例,以及滴滴与快的曾经的烧钱大战、腾讯与360的“3q大战”,都说明一个浅显道理,互利则共赢,互斗则共损。 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竞合,即竞争合作。营造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即是追求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或许这对于当前的陶瓷业而言,处于群雄逐鹿的草莽年代,存于价格纷争的战国时期,还是妄想阶段。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与企业、与行业、与消费者都是有益的,那就应起步践行。 或许营造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对陶瓷业还有相当距离。实际上也确如此。 但面对新常态的挑战,面对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压力,面对升级版、强国梦的追求,更是为促进行业持续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行,也是不可持续的。或许营造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对陶瓷业而言不异于白手起家,但顺势而为,应成为陶瓷业新常态下的新追求。 瓷砖相关 陶瓷器皿陶瓷出口陶瓷颜料陶瓷业陶瓷业务泰山瓷业技术中心金厦瓷业阳光瓷业,本资讯的关键词:陶瓷业生态环境商业共赢营造 (【taociye】更新:2015/3/7 8: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