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业】陶瓷业新视角与三十六计系列之首计瞒天过海 |
【taociye】2010-10-14发表: 陶瓷业新视角与三十六计系列之首计瞒天过海 近日,笔者看了一个笑话,讲的是有一家推销百科全书的公司,在月底奖励会上要大家报告成果。第一位说,“我这个月卖了两套”。“嗯,不错”,老板赞道。第二位说,“我六套”。全体掌声如雷。然后换了一位 陶瓷业新视角与三十六计系列之首计瞒天过海近日,笔者看了一个笑话,讲的是有一家推销百科全书的公司,在月底奖励会上要大家报告成果。第一位说,“我这个月卖了两套”。“嗯,不错”,老板赞道。第二位说,“我六套”。全体掌声如雷。然后换了一位有口吃的说,“我……我……。”老板有些不耐烦的说,“是不是无啊?是,就点头啦,浪费时间。”“八……八……八十套。”全体愣住了三分钟。老板惊吓地说道,“你究竟是怎么……怎么办到的?”“没……没……没……没有……没有啦!每次人家说不……不要……我就……就……就……说……你……你先听……听我……我……我把……把……把……把……把……把整本……整本书……讲……讲……讲完……再……再……再……再决……再决定!怎……怎……怎么……怎么……怎么样啊。”无独有偶,大文豪巴尔扎克的笔下有个大吝啬鬼叫葛朗台的,他有一次与生意对手在谈判时,就故意假装自己是个聋子,当生意伙伴问他的产品价钱到底是多少时,他就故意假装听不到,然后说着,“什么,什么?”直到对手不耐烦了,把底线全盘托出,任由他摆布。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在现实的商业经营中,难道就没有假口吃者与葛朗台扮聋子吗?他们一方面故意放些烟雾弹制造假象,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以麻痹生意对手。另一方面审时度势,周密地布局投子,看准时机,在对手还没有知觉之时,让对手坠入自己所设的预定圈套,进而到达不可告人的目的。 套用武侠小说的辄儿,闲话表过,言归正传。话说佛山有家陶瓷窑炉公司。有一天,该公司台面小姐接到外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讲,他们是一家陶瓷厂,打算于近期再上两条生产线,以便解决随着业务扩大,生产量上的严重不足。该窑炉公司的接电话小姐一听,忙把电话转给身边的领导。该领导可谓欣喜若狂,大叹谁说天上没有馅饼掉?紧接着其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直飞自己心中的“快乐老家”。 但事与愿违。椐该领导告诉笔者,原来那块馅饼是布满鲜花的陷阱,这一切都是个大骗局。为了把戏演的逼真与生动,骗子们临时租了一个倒闭的陶瓷厂,并且各司其职,又找了几个托儿,假装与该窑炉公司竞相争标。最后该窑炉公司领导感叹到,幸亏那帮人是“骗吃骗喝骗玩”的“小三级”骗,否则自己还不知要心甘情愿掏多少无辜钱。据说,那帮骗子有相同的伎俩,使佛山多家家窑炉公司被骗!同样,几年前,媒体也报道过安徽阜阳市颖东区检察院的办公大楼工程,被承揽(包工包料)该公司的负责人用瞒天过海之骗术,把广东新中源公司在当地总经销处所购进的三百多箱新中源耐磨砖,采用了掉包的手段,换成了山东淄博一家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事后该事件被群众举报,才大白于天下。 以上骗局的运用都可归纳为是我国古代经典兵法名著“三十六计”之首计-------“瞒天过海”。 对于瞒天过海之计的运用,关键要有两步棋要做到“点击”的完美度,其一制造假象瞒天必须具有真实性,其二,等待时机过海要有准确性。否则,就会像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那个有泼辣祖奶奶之称的凤姐,被后人笑唱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了。在此计诠释之际,笔者还想建议那些能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能人,在商场上运用备受中外人士一致所推崇之极的三十六计之首计时,最好还是多用于正道,千万别总想着“过海”就“瞒天”! (【taociye】更新:2010/10/14 12:58:12)
![]() 核心提示: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让很多陶瓷人都以为末日来临,但是由于国家4万亿投资的推动,2008年冬天一过,不少企业的库存又消化掉了。“虽然也倒掉一批企业,但终究不是致命的,而今年下半年的 >> |